不少行業人士告訴化妝品觀察,“主動注銷才是明智之舉”。某品牌負責人透露,“目前老產品只保留了3個,其他都注銷了”。
“主動注銷是最省事的。如是補錄資料,成本還得增加,還不如重新備案?!焙蹦硧胪放曝撠熑艘踩缡潜硎?。他預測,“湖北省近兩萬備案數,估計只會保留四分之一的產品,剩下的都會面臨注銷的問題”。
不過,廣州市富寶日用化工有限公司研發工程師黃透露,“就算主動注銷且沒過保質期的,也沒辦法賣,很多電商平臺不讓賣了,只能走線下渠道“。
多位業內人士表達了相同的觀點,“要上新渠道是不行的,上之前的電商平臺也需審核產品狀態,如果顯示注銷狀態則無法繼續在該平臺銷售”。也有人表示,“之前上線的一直在銷售,暫未受影響,但是沒有上線的,還不知道是否能再上線”。
《解答》還進一步明確了相關懲罰措施,逾期未按要求進行年度報告的備案產品,監管部門將依照《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》規定,責令限期整改,逾期未改的則取消備案;未按要求進行補充填報資料的產品,在完成補充填報之前,不得繼續生產、進口,違規也將依據新條例進行處罰。
某資深法規人士表示,“監管層明確了懲罰措施,也是提醒企業,要么加快進度提交年報、補錄資料,要么主動注銷,二選一,不然產品就得下架”。
此外,今年5月1日前,注冊人/備案人還需提交產品執行的標準和產品標簽樣稿、填報國產普通化妝品的產品配方、上傳特殊化妝品銷售包裝的標簽圖片。
彼時,這兩項要求引發行業熱議。有人表示不解,“為何需要每年提交報告?”“委托方、工廠誰做備案人?誰來提交報告?”“若委托方做備案人,又該如何補錄產品配方?”此次,《解答》對于上述問題都給出了答案。
首先,普通化妝品備案設置年度報告制度,是為了清理“僵尸”產品。
《解答》指出,自2014年6月30日實施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網上備案以來,備案平臺已經形成逾220萬條備案產品信息。有些不符合新規要求的產品雖然已經不再繼續生產,但產品信息依然在備案平臺上堆積,給監管工作和社會公眾查詢都帶來了很大不便。此外,在監管工作中還發現,有些產品甚至無法找到備案人,產品的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無法落到實處,亟待通過合法手段進行清理。
根據《化妝品注冊備案資料管理規定》,普通化妝品年度報告包括兩方面內容,一是產品的生產、進口概況,以及期間產品的停產情況;二是產品符合法規、強制性國家標準、技術規范的自查情況。通過這兩個維度查看年度報告,“僵尸”產品必將全面曝光。
值得一提的是,按照規定,備案人應當于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,通過新注冊備案平臺,提交備案時間滿一年普通化妝品的年度報告。但4月初,廣東省藥監局、浙江省藥監局、上海藥監局先后發文,稱在3月31日前未按要求完成年度報告的化妝品,應當按照所在地監管部門出具的限期改正意見,于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整改。這意味著,這三地的化妝品企業又多了3個月緩沖期。